English

台湾五十年抗日的历史画卷

1998-11-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里 我有话说

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打败中国,并通过《马关条约》将台湾“合法”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从而揭开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马关条约》与“割台之辱”,然而,对于《马关条约》后300多万台湾同胞怎样英勇地抵抗日本占领军以及怎样为台湾光复坚持抗争50年的事迹,就知者甚少了。为了使人们永远记住这段“不该忘记的历史”(戴逸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妇女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以下简称《50年纪实》)一书。

《50年纪实》一书是一部成体系的文集,共收集85篇文章,其中大多数是亲历者或其后人的回忆,这一篇篇记述就像一张张笔触生动的画面,在编辑者的精心安排下,构成了一幅全面再现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

在统治台湾的50年中,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有呈阶段性的重点转移:统治初期,以武力镇压为主,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垮台湾抗日武装力量,实现所谓“全岛平定”;中期,转而采取“怀柔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采取“改良主义”;后期,重点在于推行“岛民皇民化”运动,使台湾彻底成为其继续侵略扩张的基地。与此相适应的是,台湾人民的抗日活动在不同时期也主要以不同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初期是武装斗争:而后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非武装斗争;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整个中国的意图昭然于世后,台湾同胞纷纷投身于祖国大陆的抗战,因为他们已深深地认识到,“台湾光复”的唯一希望在“祖国胜利”。武装斗争、非武装斗争、投身祖国大陆抗战,是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构成了本书的基本体系框架。

台湾同胞的武装抗日斗争,其英勇惨烈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其间涌现出不少不畏强暴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丘逢甲、刘永福创立义军,倡导“自主保台”,亲率义军奋起抵抗,保台失事后挥泪内渡,客死内地,含恨终身;被誉为“抗日三猛”的简大狮、柯铁虎、林少猫英勇善战,令敌闻风丧胆,最终血洒疆场,为国捐躯;高山族抗日英雄莫那鲁道领导了震惊台湾全岛和日本朝野的“雾社起义”……如果说武装抗日斗争表现出阶段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那么非武装抗日斗争则是贯穿于始终的斗争形式,而且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读到为保存祖国文化而撰写《台湾通史》的史学家连横,用文学形式反映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生活、表达民族解放思想的作家赖和与杨逵,创立台湾文化协会、组织民众党、被称为台湾之“圣雄甘地”的蒋渭水,领导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林献堂……总之,无论社会贤达、文化名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文化进行着不懈的抗争。“七七”事变后,台湾同胞抵御外侮的英勇行动终于有机会融汇到了祖国大陆全面抗战的连天烽火之中。在八路军、新四军的队伍里,在国民党领导的各抗战部队中,都能看到台湾同胞的身影。台湾同胞还成立了几个全部由台湾籍人组成的抗日组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军和台湾少年团。台湾同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0年纪实》一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她系统地记载了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生活,其中许多文章为亲历者或其后人的回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填补了有关台湾抗日史研究方面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基础。该书的出版使台湾人民50年抗日斗争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地位得到重新确认。正像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台湾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而进行的斗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台胞抗日斗争史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极为光辉的一页。”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打败中国,并通过《马关条约》将台湾“合法”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从而揭开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马关条约》与“割台之辱”,然而,对于《马关条约》后300多万台湾同胞怎样英勇地抵抗日本占领军以及怎样为台湾光复坚持抗争50年的事迹,就知者甚少了。为了使人们永远记住这段“不该忘记的历史”(戴逸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妇女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以下简称《50年纪实》)一书。

《50年纪实》一书是一部成体系的文集,共收集85篇文章,其中大多数是亲历者或其后人的回忆,这一篇篇记述就像一张张笔触生动的画面,在编辑者的精心安排下,构成了一幅全面再现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

在统治台湾的50年中,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有呈阶段性的重点转移:统治初期,以武力镇压为主,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垮台湾抗日武装力量,实现所谓“全岛平定”;中期,转而采取“怀柔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采取“改良主义”;后期,重点在于推行“岛民皇民化”运动,使台湾彻底成为其继续侵略扩张的基地。与此相适应的是,台湾人民的抗日活动在不同时期也主要以不同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初期是武装斗争:而后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非武装斗争;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整个中国的意图昭然于世后,台湾同胞纷纷投身于祖国大陆的抗战,因为他们已深深地认识到,“台湾光复”的唯一希望在“祖国胜利”。武装斗争、非武装斗争、投身祖国大陆抗战,是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构成了本书的基本体系框架。

台湾同胞的武装抗日斗争,其英勇惨烈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其间涌现出不少不畏强暴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丘逢甲、刘永福创立义军,倡导“自主保台”,亲率义军奋起抵抗,保台失事后挥泪内渡,客死内地,含恨终身;被誉为“抗日三猛”的简大狮、柯铁虎、林少猫英勇善战,令敌闻风丧胆,最终血洒疆场,为国捐躯;高山族抗日英雄莫那鲁道领导了震惊台湾全岛和日本朝野的“雾社起义”……如果说武装抗日斗争表现出阶段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那么非武装抗日斗争则是贯穿于始终的斗争形式,而且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读到为保存祖国文化而撰写《台湾通史》的史学家连横,用文学形式反映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生活、表达民族解放思想的作家赖和与杨逵,创立台湾文化协会、组织民众党、被称为台湾之“圣雄甘地”的蒋渭水,领导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林献堂……总之,无论社会贤达、文化名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文化进行着不懈的抗争。“七七”事变后,台湾同胞抵御外侮的英勇行动终于有机会融汇到了祖国大陆全面抗战的连天烽火之中。在八路军、新四军的队伍里,在国民党领导的各抗战部队中,都能看到台湾同胞的身影。台湾同胞还成立了几个全部由台湾籍人组成的抗日组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军和台湾少年团。台湾同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0年纪实》一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她系统地记载了台湾同胞50年抗日斗争生活,其中许多文章为亲历者或其后人的回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填补了有关台湾抗日史研究方面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基础。该书的出版使台湾人民50年抗日斗争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地位得到重新确认。正像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台湾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而进行的斗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台胞抗日斗争史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极为光辉的一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